鱼雷作为无尽的拉格朗日中对舰输出的核心武器,其装配效果直接决定了战斗效率。要实现最佳效果,需从舰船选择、模块搭配、技术强化和战术定位四个维度综合考量。鱼雷型舰船如卡利斯托集束鱼雷袭击舰、雷里亚特级快速鱼雷护卫舰等,需优先确保主武器系统的完整性和输出稳定性,策略技能优先攻击巡洋舰或战列巡洋舰是必选项,配合伤害提升、冷却缩减和命中率强化,可显著提高实战表现。
鱼雷模块的装配需根据目标类型调整。针对大型舰船如战列巡洋舰,应选择单发伤害高但弹头数少的对舰型鱼雷,并强化命中率与反拦截率;针对中小型舰群则适合多弹头鱼雷,即使部分攻击被闪避仍能保持有效输出。能量伤害型鱼雷(如刺鳐轰炸机的武器)能规避护甲减免,而实弹鱼雷需额外关注敌方护甲值。通用系统中的装甲强化和动力系统优化可弥补鱼雷舰船生存能力不足的缺陷。
技术强化是提升鱼雷效能的关键环节。主武器系统的策略技能必须优先点满,例如卡利斯托的巡洋舰伤害提升60%或雷里亚特的战列巡洋舰优先攻击。冷却缩减与暴击率强化适用于持久战,而命中率更适合短时高爆发场景。需注意技术点分配不可逆转,建议先模拟测试再实际投入。隐身型鱼雷舰船可搭配干扰模块,利用攻击主武器系统特性削弱敌方输出核心。
战术层面,鱼雷舰船应部署于舰队中后排,由防空舰船提供保护。高速鱼雷护卫舰(巡航速度800以上)适合执行伏击与骚扰,而轰炸机编队需配合护航艇突破防线。战斗中需实时监测敌方拦截舰船数量,若澄海级或光锥防空型较多,则需临时调整反拦截强化比例。鱼雷舰船不宜单独行动,至少需配置1-2艘维修舰维持持续作战能力。
资源管理直接影响鱼雷舰船的成型速度。优先保证金属和晶体供应以支撑高造价鱼雷舰的批量生产,重氢则用于后期技术强化。工程舰的采集效率需通过蓝图研究提升,建议将30%资源用于舰船建造,70%投入技术开发。若资源紧张,可优先培养泛用性强的战术鱼雷型舰船,其能量伤害特性适应多数战斗场景。